我们对再造国魂一筹莫展

日期:2006-07-09

为中国塑造何种文化(或文明),是中国领导人煞费苦心欲解决的难题。这直接牵涉到道德沦丧、信仰危机的现状。他们明白:一个信仰真空的社会,离权威真空就不远了。中国两千年朝代频繁更替的事实已经证明。

知识界比较公认的是新教伦理,它对世界发展的贡献是显尔易见的,但这不能是中国的选择。圣经的人道关怀无视权威、提倡人人平等,原罪说置国家首脑于罪人一列,因信称义无益于共产神话的建立,律法衍生三权分立,恩典观念决不是来自所谓父母官。(博讯boxun.com)

中国领导人第一想到的是儒家文明,然而在这方面的文化学术成果远远不及台湾。经过文革,新儒家熊十力、金岳霖等国学大师基本无继承人,台湾牟钟山、方东美等大师级人物尚有较为理想的弟子如哈佛燕京学社社长杜维明等。但儒家儒学儒教概念不一,对这个庞大的体系可有种种解释,君王奴才各有自己的使用权,且孔孟不少主张和谋略在政治上能引发不同层次的敏感,不是让统治者尴尬就是让被统治者委屈,尤其面对高科技时代,让儒家文明既“入世”又不失圣明,实在难为这项古老的学问。

然后就是想到道家,但这个东西偏术而玄妙,释道不够伦理化,沿习不够大众化,弄得不好邪教帮会蜂起,显然不能作为国学。还有就是鼓励佛学佛教兴起。早在明清之后,佛学离开了高人的斋堂,成为千百万百姓急功近利的工具,求佛只为图谋切身利益,背离了释迦谟尼的真道。佛意本来就是主张超脱,主张人人是佛,心离诸项,人人成佛。但现实世界的公理为,若人人是佛,人人也不会是佛。佛学是认识世界的最高学问,但绝不可能成为衡量属人世界的行为准则。佛学想要取代“五讲四美三热爱”,进而入世的可能性等于零,而鼓励它入世的结果,出现处级庙宇、局级主持,大小和尚争相推销甚至是荤腥商品,出家人靠业绩晋级,赚钱喝酒狂赌逛歌厅。但政府对佛教“安定”姿态比较放心,所以按目前它的社会功能表现,可以无需宗教局管,直接划归旅游局就行了。

(中国)文化复兴如果有可能的话,如果对国富民强起决定性作用的话,如果也象曾经强有力地同化异族那样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话,它是永远不败的,为啥还会有复兴的说法呢?既然说的不是什么茶文化酒文化,而是探讨一个国家的灵魂,那么这个古老国家的生命力还是有的,但与兴旺是两回事。存在,可以是僵而不死,但兴旺,首先要承认落后及其原因,承认败落及其责任,承认文化的改造须与继承并行不悖,否则,复兴之口号接力将一代代往下传,一面说复兴,一面又说自己的现行统治最辉煌,以后的人始终弄不清复兴到底要复什么了。

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