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看美国时有一种复杂心理

日期:2006-06-19

《时代周刊》记者西蒙·埃里根(SIMONELEGANT)报道说,要说看到美国国旗时,内心会有一股暖流涌动的中国人里面,詹炳魁(ZhanBingkui英译)算一个。今年50岁,烟瘾特大的詹炳魁,是上海旗篷厂(ShanghaiFlagandTentFactory)的外贸业务经理,每年这家工厂都要生产几十万面美国国旗和出口到美国。

詹炳魁密切关注中美两国关系的状况。他说,在过去几年中,中国对美国的态度已大为改善,"中国更加开放了,也对美国更加友好。"两国仍关系仍然很复杂。他也指出,许多中国人不满美国的"欺负"其他国家。他说:"发生在美国的911,是可怕的,但我们觉得这是美国的一个教训,美国有必要了解如何尊重别人."

詹先生的观点鲜明地提示了许多中国人看待美国时的一种复杂心理。中国的现代史是一幅尚未充分展开的、令中国人引以为豪的画卷。具有几千年古老文明历史的中国人在国门打开后,看到了一个新的、令人震撼的世界,他们看到其他许多更强大的国家和技术更先进。

过去在半个多世纪中,作为世界主导者的美国,在中国人眼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对于移民和学生而言,这是“金山”。自从十九世纪在加州淘金热以来,这片土地包含了无尽的财富梦想、进步与现代化。另一方面,美国又是在全球欺负人的恶霸。它首次与与中国发生冲突是在朝鲜战场上。对许多中国人来说,美国似乎仍有意在阻止中国从崛起为世界强国。

华盛顿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CarnegieEndowmentforInternationalPeace)的中国项目总监裴敏欣博士说:“中国人对美国的感觉包含有很深刻的矛盾。其中,掺杂着反感和钦佩、恐惧与尊敬、妒忌与效彷的心理。”裴敏欣说,如果这些混合的感情找到了一个平衡点,那么,中国人最终释开这些心结也并非不可能。他说,中国人需要改变民族主义中的“悲情诉求”,尽管中国人中有相当多的人比较羡慕和认同美国的政治体制,但是美国的政策触到了中国民众的“心伤”,即中国民族主义的悲情诉求。这一心理伤痕是源于没落的文明古国被外来强权欺侮的历史。他认为中国人的“牺牲者心态”影响外交政策导向和中国与世界关系。他说:“如果中国总是通过一个受害者的角度来看世界,觉得人家欠他的,那中国永远不能成为国际社会正常的一员,”因此,在以平衡心态看待世界的同时,中国人需要对历史进行自我检讨。

胡访问形式之争透出的信号

随着中国主席胡锦涛的首次访美行一天天逼近,中美之间的爱恨关系再次成为热门话题。本次高峰会的历史意义重大。要了解未来中美关系走向,毕竟,中国领导人和国人看待美国的方式是否有变化,将是决定21世纪全球最重要的一种双边关系的关键。

就目前看来,中美关系至少相当友好。胡锦涛和布什在过去3年里,已经有5次会面,预期本次高峰会不会有什么突破性的新话题。中国人民大学的国际关系教授金灿荣认为,胡锦涛不仅仅会平息美国对中国外交和军事实力上升感到的不安,也会寻求安抚美国对中美不断膨胀的贸易逆差的担忧。双边贸易差额已于2005年超出2,000亿元。对胡锦涛来说,最理想的是布什能再次重申华盛顿会否决台湾总统陈水扁的任何台独举动。但是,不论布什对台湾问题有什么回答,胡锦涛本次访美最大的收获可能就仅仅是在华盛顿露面。裴敏欣说:“从中国民众的观点来看,一名领导人如果没有在白宫受过各种仪式性的礼待,你就还算不上一号人物。”

裴敏欣说,对胡锦涛来说,这一点更重要,因为他是自毛泽东以来的历任中国领导人中,在海外露面最少的一位。胡的前任江泽民政治生涯初期在国际大都市上海渡过,后来又前往苏联留学,多次访问海外各国。相比之下,胡锦涛在中国本土大学就学,大半生都在贫穷的西部省份任职。

在本次华盛顿高峰会前,双方在就访问安排的谈判中,毫无一丝幽默气氛。早在几个月前,北京与华盛顿就对本次胡布会的规格定义争持不下。北京希望会面在白宫举行,一切礼仪以正式国事外交访问为准。华盛顿方面原本安排胡锦涛到布什的德州农场或者戴维营,希望一个有更随意的环境,能给双方创造良好的气氛。但是,北京方面对正式礼节的坚持,使得这种安排早早流产。3月间,白宫发言人白宫新闻秘书长麦可勒南(ScottMcClellan)发表声明表示,本次会面不是正式的“国事”访问,与中国官员的说法相矛盾,两国之间的小吵小闹也暴露在公众面前。白宫还表示,本次访问期间不会安排国宴,只有午餐。

因为这些暗地里的你来我往,布什和胡锦涛只会有一个半小时来探讨两国关系中的许多差异和问题-从贸易逆差到台湾,从人权到盗版商品。裴敏欣说:“再加上有一半时间会因为翻译而丧失,他们到底能挤进多少实质的东西呢?时间将成为他们最大的敌人。”

这些明争暗斗听起来似乎很可笑,但是,也显示出双方缺乏相互理解。去年3月,当提出的《舒默-格雷厄姆法案》的参议员舒默(CharlesSchumer)、格雷厄姆(LindseyGraham)和科伯恩(TomCoburn)访问北京时,更是把双方关系的这种决定性特质暴露无遗。这些参议员提出的这项法案,威胁中方说,如果中国不提升人民币价值,就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添加27.5%关税。他们希望通过此举来减低美国的贸易逆差。不过目前该法案已经被推迟至今年秋季表决。

当时,中国商人刘卫平(LiuWeiping英译)参加了一场参议员在清华大学发表的演说。刘先生是一名科技企业总裁,曾多次访美,对美国的许多东西都钦佩不已。但是,刘却对参议员们的演说非常反感。他称,科伯恩自称是“耶稣的代表。他说话的方式就像在开导我们一样。他们说,』你们对你们自己的政府有什么批评?』我想,他们并不是故意试图侮辱我们,但是,他们自大的姿态却让人心灰意冷。”

历史烙印留下心理创伤

北京的独立研究组织地平线公司(HorizonGroup)近期完成的民调显示,一种对美国近似精神分裂式的态度并不仅仅存在于中国上流社会里。2005年末的一次调查显示,三分之二的人认为中美关系在过去几年有所改善,三分之一的人喜欢美国文化,但是,美国被评为对中国“最不友好”的国家。56%的人说他们不认为美国人尊重中国。

或许最令人契惊的、中国人对美国的态度反映在1999年的一次事件中,它说明中国人看待美国的复杂心理可能爆发成为变成愤怒的情绪。当时美国的空军飞机在进行“手术式”的破坏轰炸时,炸毁了巴尔干地区的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造成三名中国记者死亡。尽管华盛顿一再道歉,说它是一个悲剧性的错误,但是中国民众的反应激烈并立即发展成暴力。在中国各大城市,成千上万的示威者涌上入街头,焚烧美国国旗,并对美国制造的汽车投掷石块。

走遍中国,几乎没有一个中国人相信,这是美国人无意中造成的错误。以中国的一位前驻外记者、现为《人民日报》附属的《环球时报》编辑的胡西津(HuXijin英译)为例。他对自己正在编辑的这份主要报道国际事务的报纸的影响力日增,而充满自豪。他说这表明中国的对外开放的态度,特别是对美国。他说:"中国人对美国,态度更具现实,这意味着他们的反应没有那么极端。"但是当问及他对贝尔格莱德事件的看法时,他马上一脸严肃。他说,他还不相信华盛顿有关这次轰炸是弄错了的解释。同时他涨红着脸,提高声调警告说,这样的事情"绝对绝对,不允许重演。如果再发生,中国人的反应将比以前更激烈得多。"

对中国人而言,中美关系带有沉重的历史烙印。1860年代,当清朝的官员首次访问美国时,他们写下的一些日记,如今读起来依然似曾相识。历史学家欧大伟(R.DavidArkush)和李欧梵(LeoO.Lee)在他们写的《没有鬼的土地──19世纪中叶至今中国人对美国的印象》(LandWithoutGhosts:ChineseImpressionofAmericafromtheMid-NineteenthCenturytothePresent)一书中指出,从1841年到1900年左右是双方关系第一阶段的互动,当时中国“认为美国是一个奇怪的混合物和对它充满恐惧。”在鸦片战争中屈辱战败的清朝统治者猛醒,认识到了中国必须通过学习外国来使自己强大起来.但他们只是被美国科技实力所震慑,"觉得火汽走得快,简直比道家所说的“乘风而行”还快。要问19世纪70年代的美国是什么样的,"火车时代"无疑是最好的概括。当时中国送了第一批留美学习的幼童抵达美国。时值美国这个年轻的国家刚刚修筑了横跨大陆的火车干线。十几年前还处在田园牧歌时代的土地,一夜之间从东到西冒起了滚滚浓烟。这个建国不足百年的国家轻装上阵,朝气蓬勃,一种称作"美国精神"的东西,吸引着来自全世界的新移民。

但是猜疑很快就出现了。梁启超在1903年访问了美国,表达了他对美国的帝国主义倾向的关注。他在读了罗斯福总统在旧金山的演说中关于美国需要在太平洋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的言论后,写道:“怵怵焉累日,三复之不能去焉”。表达了对美国扩张主义的忧虑,他希望中国人民认真思考美国的发展以及它的侵略本性。

在随后的一个世纪中,中国与美国的关系一直在接近于崇拜和诋毁之间摇摆。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帝制崩溃,军阀混战、日本侵略和国共内战,同时有数以千计的华人来到美国大学留学。美国帮助中国训练了许多官员、学者和科学家。在1949年中国取得政权后,中美关系突然终止。一年之后,中美关系滑到谷底,在中国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军队死亡几十万人,美国军队也有超过五万人死亡。后来,在20世纪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动乱中,美国经常成为中国人谩骂的“最大的敌人”。

而后,历史转折点出现了,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了中国,掀开了欧大伟和李欧梵所说的“重新发现和互相尊重”的新时期。随着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一般中国人再次从正面的形象来看待美国。香港城市大学当代中国研究项目主管、政治系教授郑宇硕(JosephCheng)说:“美国代表了一种美好的生活,在大学生眼中,美国也代表了当代科技进步的颠峰。”

中国人自信了中美关系会如何

如今,中国人依然在赞赏美国的富裕和科技进步,但是中美两国关系的一个紧要方面已经改变了,随着中国经济的繁荣,中国的出口戏剧性地猛增,中国人的自信心也极大增强了。美国当然仍是全球无可置疑的超级强国,但是中国正在赶上来。中国人的自信增强,将会对未来的中美关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还要看一看。

总之,中国人不再以恐惧的眼光看美国,确实,如今外国领导人和国际巨头公司源源不绝来到中国,他们纷纷要到抓住机会,或者来表示敬意。中国人为什么还要怕美国呢?同时,中国也看到,还有潮水一般的外国人涌到中国找工作,找商机和学中文。他们还看到,中国领导人正在全球频繁访问,受到的礼遇越来越隆重。即使华盛顿现在也希望中国在全球外交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在北韩和伊朗双重核武器威胁下,希望寻求北京的帮助。

中国蓬勃增长的财富和权力不可避免地要显示出来。上周,在胡锦涛访美前夕,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率领200人的强大的外贸采购团访问美国,签订不少于$160亿的新合同,包括与美国的企业巨头波音公司和微软公司的合同。Beijing,ofcourse,ishardly

同时,中国人看美国的眼光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位于离上海外滩几个街口的大楼,座落着上海旗棚厂的销售处,那里的入口是一面巨大的美国国旗。在灯光暗淡的室内,一位态度温柔的业务员张欣慰(XinweiZhang英译)说,他表示钦佩美国的经济实力和创新的企业。同时他又表示:“我闹不明白,为什么美国人还会怕中国的崛起,你看有那么多的东西,还是来自美国的嘛。”

然而,他又说,他不鼓励儿子把目标只钉在去美国大学留学上面。他说,十年前,这可能是大多数中国父母的美梦,但是现在时代变了,“如今,如果他在中国学习,一样可以成功。”

张先生的话显示出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这个新时期,有微妙的权力平衡,但力量对比已大大改变。这种转变的影响将不仅仅在胡锦涛的访美时可以感受到,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在未来几十年看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