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非制止不可”

日期:2006-06-04

作者:叶康乐

前段时间两会开会热闹非凡,诸代表纷纷提案,有要加强银行管理的,有要加强高校管理的,也有动情呼吁要对干部的公车消费、公款吃喝加强管理,因为干部们一年车轮消费都抵得上国防开支了,若是加上胡吃海喝,出境旅游,那消费早已超出国防开支好几倍了。

他们在每个呼吁后面,都忘不了加一句,“形势已经非常严峻,到了非制止不可的地步了!”

近来看报纸上的一些文章,也都用此语,如南方某报谈到房地产时,就用了“房地产泡沫已到了非制不可的时候了”。某大报题为《论文厚学历高官味浓》的文章直刺高校怪现状,文中又有一句类似话语——“教育行政化,现在到了非制止不可的时候了。”又是一句非制止不可。实际上,只要翻翻每天的报纸,都可以看到这句话,可见此话的现报频率那确实是“相当”地高。

事实上,即使是在其位而谋其政的官员们,谈到当今“房产、教育、医疗”以及国资流失、股票黑幕等等之痼疾时,也喜欢用“局面已到了非制止不可的地步了”!

当然,我写此文的目的不是批评代表们、官员们及评论员们用词无新意,人云亦云。我只是对我国的现状感到担忧,为我们国家感到悲哀——为什么万事都要恶化到“非制止不可的时候才去制止”呢?这就象一个人刚开始有点胃不舒服,但全不在意,后来慢慢发展到胃炎了,还是不大在意,终于发展为胃癌了,于是这个人终于声称:“我的胃病已经发展到非制不可的地步了!”但是,作为旁观者,我不免发出这样的疑问:你就不担心你这个行动是不是有点已经为时已晚吗?你为什么不在你刚生病时早点去见见医生呢?

鲁迅先生在《无声的中国》一文中写道:“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没有更激烈的主张,他们总连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鲁迅先生甚至还说,在中国办一件事太难了,连“搬动一张桌子也要流血”。现在看来,鲁迅先生此话说对了一半,因为从现在旧城改造、居民楼拆迁、国企员工下岗、住房医疗教育市场化等等来看,改革力度不可谓不大,从这方面来看,这些动作不仅仅是开了“窗子”而已,简直是等于把整个“祖宅”都夷平了。然而,鲁迅的话用在改革的某些领域却是十分恰当的,比如“公车”改革,因鉴于“公车”消费一年费掉政府3000亿税收,为人民诟病多年,很多省市因而实行或将实行公车改革,如山东威海市级机关就全面推行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自去年7月份起,车改单位的工作人员将按级别领取每月200元至2400元不等的交通补贴;珠海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也类同,车改后处级领导干部可领到3000元补贴、科级干部为1700元补贴等等。这种所谓的改革,基本上无损干部任何利益,反而天降横财,让干部们的口袋鼓得更高,至于公车嘛,想来以后还是有的坐的,路费嘛,还不是照样会报销。其他的改革也是如此,比如公款吃喝问题:当年出了个文件规定,因公接待只允许“四菜一汤”。结果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些地方接待上司的“四菜一汤”,每个菜是个套装的大盆,里面有好几个小碗。这个所谓的“四菜一汤”依然花费不菲、丰盛异常。今日看来,已是笑柄。出国旅游也是一样,起初还是在东南亚游游,现在改了一下,反而都去欧洲、美国游了。公款吃喝加旅游,一年都上万亿了,改了这么多年,只见增长不见消落,总之,任何改革一旦落到干部们的头上,就像鲁迅说的一样,那是“搬动一张桌子也要……”。

目前看来,在触动既得者利益这一块推动改革,即使是到了“非制止不可”的时候,还是制止不了的。鲁迅先生若在,恐怕还得重新提出开窗论:你要让既得利益者开扇窗,恐怕还非得准备做出推倒重来的样子不可。不然,连点涟漪都起不了。

电子邮箱:yklleeyelingju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