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关系:视角已经改变

日期:2001-05-21

(出自鼎盛军事论坛WWW.TOP81.COM.CN)

今年是中印建交50周年。如果这能使印中关系更密切并能使它们更友好,这个周年就值得庆祝。不幸的是,它没有起到这样的作用,这需要我们进行反省。那些真正希望改善中印关系的人有理由感到担心。

最近几年,双方官员和重要人物越来越多地进行互访,还总是伴随着对友谊的赞美,这给人的印象是,中印关系现在正常了。但严酷的事实似乎与这个结论背道而驰。中印关系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改善。根据现在的情况来看,我们并没有靠得更近而是越来越远了。一个对我们友好的中国可能会主动支持我们寻求联合国安理会席位的要求。但它没有。一个友好的中国可能会很快与巴基斯坦拉开距离;相反,中国已经明确表示,它不会为改善同印度的关系而放弃巴基斯坦。中国似乎还对印度收留达赖喇嘛以及这件事对中国控制西藏的影响持有异议。难怪中国人一直在设法用极其现代化的武器巩固西藏边防。

在过去40年一直困扰我们双边关系的两个重要问题(中巴勾结和边界冲突)还没有解决。除非我们勇敢地面对这些困难并解决这些问题,否则我们的关系就不会真正改善。但是现在,我们只是试图避开或忽视这些问题。在上述两个问题上,中国的态度似乎有某些改变。起初,中国对它偏向巴基斯坦似乎还有些敏感和顾虑,但现在,它已经明确公开了这个事实。

在边界问题上,印度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是我们首先拒绝谈判的。当周恩来1960年亲自访问新德里的时候,我们在喜马拉雅的边界问题上犯了一个大错误。毛泽东和周恩来在世的时候似乎很愿意与印度展开对话,但印度一直没有反应。现在,印度对中国的态度改善了一些。印度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从尼赫鲁时代的“一味奉承”和“不加思索地敌对”,再到现在以认真的态度接受中国并和它对话。但中国似乎并不急于解决边界问题。也许中国已经失去讨论边界问题的兴趣,因为它认识到印度(认为边界问题是不容谈判的,同时受到印度议会不明智的反华决议的束缚)一直不能或不愿意讨论和解决边界问题。或者因为维持现状对中国更有利?因此,所谓的边界谈判注定会失败,因为双方都不愿意找到解决方案,只是维持举行和推迟谈判的表面现象,没有取得什么结果。因此,在这个问题上除了拖延之外几乎没有任何进展。印度方面拖延是因为缺乏政治意愿。而中国方面拖延是因为有强烈的政治意愿。

破坏我们同中国关系的事件是连锁反应,而且由我们而起。我们在边界问题上采取了无理态度并使用挑衅的语言和宣传攻势,因此在1962年招致中国人的进攻。反过来,这导致印度冻结同中国的关系并使中国偏向巴基斯坦。我们本来只需要一点谨慎和技巧就可以避免这个连锁反应和那以后的一系列不利发展。1980年,当瓦杰帕伊作为外交部长访问北京的时候,邓小平曾经提出边界问题的“一揽子”解决方案,但瓦杰帕伊没有在意。在印度人民党1998年开始执政的时候,印度政府并没有设法改善同中国的关系,相反它把中国作为它在博格伦进行第二次核试验的理由,这样做是不明智的,也没有必要。这激怒了中国人,印度政府不得不派贾斯万特·辛格去安抚。尼赫鲁至少曾经想过采取同中国友好的政策,但他由于采纳了错误建议而破坏了这个政策。现在,我们正在一个真空中挣扎,因为印度人民党实际上没有连贯一致的对华政策。我们今天把中国称为入侵者,明天又说她是头号敌人,后天又派我们的总统作一次愉快的旅行并享受中国人的款待。

与此同时,印度和中国过去50年来在国力和地位方面都经历了巨变——中国变得越来越好,印度越来越糟。1950年,印度是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并在国际事务中有一席之地。中国当时是一个被敌对世界包围的贫困国家。现在它的地位改变了。毛泽东使中国强大起来。邓小平把它变得繁荣富裕。中国现在已经是一个强大和富裕的超级大国,强者讨好它,弱者惧怕它。由于拥有3500亿美元的年贸易额、庞大的核武器库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世界大国。

印度总统最近对中国的访问,从某种程度上表明了这种视角和行为方式的改变。这次访问表明,印度缺乏一个明确的对华政策。印度的态度似乎太随便和消极,而中国的态度却是礼貌而坚决的。印度总统的这次访问没有体现什么政治目的。官方也承认,总统没有就影响中印关系的问题进行严肃的讨论。政府和为总统好的那些人希望赋予此行某种政治重要性,但他们随后采取的一系列努力并没有取得效果。外交部事后说,“总统此行是设法说服中国加紧进行边界谈判”。但总统和政府都应该认识到的是,使边界谈判陷于僵局的不是中国而是印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