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在未来战争中占据主动

日期:2001-05-21

谁能在未来战争中占据主动——关于未来军队与未来战场的对话与思考(出自论坛WWW.TOP81.COM.CN)

历史进入了新的世纪,但战争并未因新世纪的到来而退出历

史的舞台。关心和平的人,关注战争的人,都不得不对未来的战

争进行思考。未来战争中的士兵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未来军队

的发展将有什么样的趋势?未来战场会有什么样的特点?对于战争

,信息革命又意味着什么?下面的一场小规模讨论也许有助于我

们较为轻松地理解这些问题——

袁峰(军事科学院战略学硕士研究生):士兵无论是过去还是

将来,都是战争行为的主体。未来的士兵将是一个“士兵系统”

。这个“士兵系统”将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士兵携带的武器与装

备,二是士兵素质。美军从1991年开始研制集武器、通信、防护

为一体,能最大限度发挥士兵作战效能的“单兵综合防护系统”

。士兵携带的武器与装备将包括:一套未来的作战服、武器和个

人装备。作战服装有电子设备和电源管理系统,内层有一个防弹

层和一个核生化防护层,外层采用新材料,可随环境的变化改变

伪装图案。士兵的头盔将作为一个平台,用以安装通信装置、助

听器、防护面罩、传感器和平视显示器,士兵通过平视显示器来

掌握作战信息和战场图像。士兵的武器带有热敏瞄准具和夜视仪

、射击激光制导的子弹。武器与头盔的平视显示器相连,传递目

标信息和增强图像。此外,士兵还要携带目标识别系统、单兵全

球定位系统、跟踪敌人行动的小型传感器组件以及高密度作战口

粮。

未来士兵将是知识型的士兵。他们必须掌握高技术装备,必

须具有良好的战术素养、战略意识;必须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力

和敏锐的判断力,总有一天,军衔和徽章将是拥有知识的象征。

丁六泉(国防大学基础系学员):美国曾出现了三种有关未来

军队改革的思潮。第一种思潮认为,现有的坦克、轰炸机和航空

母舰都属于“夕阳式”的武器系统,到2020年就将失去效用。未

来的陆军应以小型、快速和具有超强杀伤力为主的快速反应部队

为主;海军主要以潜艇和导弹发射舰组成,空军则以隐形飞机为

主,在大型的隐性轰炸机上悬挂若干小型无人驾驶轰炸机,每个

小轰炸机各带一枚高精度炸弹。这种思潮强调军事技术的绝对优

势。

以海军陆战队军官为主形成的第二种思潮,认为战争中起决

定因素的是人而不是武器,战争中队员的意志、士气和作战能力

起决定性作用。军队的改革不一定要绝对地依赖高、新科技武器

,而是要强化部队的训练,使之能够应付日益增多的地区性战斗

或维和任务。

第三种思潮则把前两种思想加以综合,提出既要用高科技装

备军队,又要有精兵强将;既要有能力打大仗,也要组织具有高

度机动性的小型部队承担特殊任务,也就是说,要具有应付各种

事态的多种功能。

美国关于军队改革的思潮表明了未来军队发展的一种倾向。

由各军兵种部队混合编成,武器装备精良、高科技武器含量高、

队员反应敏捷,适应性强,可塑性大的特种部队和快速反应部队

已成为未来军队的发展方向。80年代初至今,全世界已有20多个

国家建立了快速反应部队。海湾战争后,美国的特种部队由2.3

万人增至4.2万人,特种作战营由13个增至15个,快速反应部队

现已增至40万人,最近美国甚至提出要把整个陆军全部快速反应

部队化。

王嗥(空军某师机关干部):我刚从美国回来,美国人在探

讨未来高技术战争时,常用“硅片打钢片”这个生动比喻,它深

刻揭示了知识已成为战争胜负天平上的最重砝码。“一枚弹着点

精度误差以公里计算的飞毛腿导弹,只需加装一个价值几千美元

的信息化小玩艺——导航接收器,就可以使该导弹成为‘智能武

器’”。精确打击、非接触、超视距、非对称等将成为未来战争

双方较量中显著的战法和特征。未来战争是军队之间的对抗,更

是知识与人才之间的争夺,谁拥有更多的先进知识与先进人才,

谁就能在未来战场上获得胜利。

袁峰:未来战场将建立在三个单独的、不同结构的基础之上:

作战结构、系统结构和技术结构。作战结构核心是C4ISR系统方

案,即指挥、通信、控制、计算机、监视和侦察。C4ISR将形成

一个广泛的相互沟通的联合系统,可以把战场的信息传输给作战

部队,并由指挥控制系统来实施。系统结构的关键是数字化的通

信器材。通过配备计算机和通用软件,把各作战平台联在一起,

实现从单兵到车辆,从舰艇到飞机的联通。技术结构通过使用网

络程序和线路设备把战场通信系统合为一体。这种一体化结构会

使作战部队具有完整、连续的网络通信能力,并使现有的通信系

统都能传输数字化信息。这三个结构将使战斗人员和指挥员“眼

观六路,耳听八方”,切实地“知彼知己”。

周文(军事科学院战略学硕士研究生):信息技术解决了几个

世纪来士兵一直要求解决的问题,那就是下一座山后面有什么?

信息革命还把人们的视角从重视军舰、飞机、坦克等转移到计算

机、网络以及传感器等东西上。因为信息革命使战场变得透明,

我们很快能够分辨出对方阵地上集结的是坦克还是卡车,并且准

确地知道它的位置。

按传统的“兰彻斯特方程”,进攻要想成功,就得使用三倍

于防守的兵力。而现在却不需要这样集中兵力,只要我们对敌方

的战略要害或战略枢纽地区进行打击,就可以改变战争的进程,

而且还意味着人员更少的伤亡。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国总结战争

经验时特别强调战争的胜利主要是在伊拉克上空撑开一把信息伞

,使得美国能够看到伊拉克的一切。

对于我军来说,关键是要立足于中央军委提出的打赢未来高

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这一战略方针,这是我们讨论和思考未来

军队和未来战争的基点,其核心就是如何“打赢”。在战略指导

上,要对人与武器的关系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充分发挥战斗力的

优势。

无论人还是武器,转化为现实战斗力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人

与武器转化为战斗力,必须经过两个阶段:一是在战备阶段,人

对武器的性能熟悉和操作训练,达到在非战斗情况下人与武器结

合程度100%;在战斗阶段,人在战场相互干扰环境中最大发挥武

器的作战性能,人与武器结合程度达到80%以上。如果在这两个

阶段,人与武器的结合程度达不到相应的指标,就没有战斗力可

言。战斗力的劣势在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必然遭到惨败。

以劣胜优指的是在武器装备的相对劣势情况下,通过最大限度发

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局部形成战斗力的优势,从而战胜强敌。

决不能把以劣胜优理解为以战斗力的劣势战胜战斗力的优势的—

—在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武器

再先进,如果没有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武器的战斗力水平就

体现不出来:同样,如果人没有与武器的结合,再多的人也体现

不出战斗力水平来。战斗力的形成是一个人与武器结合并转化的

过程,仅仅有人的优势或者武器的优势,并不是战斗力的优势。

归根结底,这是一个观念问题,我反对盲目追随美国的思潮

,盲目崇拜高新武器,一味地追求所谓的新军事革命,而忽视对

人与武器这一根本关系的明确定位,心态失去了平衡。因为人创

造了一种新的武器,而这种新武器也创造了一种新的人。只有新

的武器和新的人的有机结合,才能形成新的战斗力。落后和不发

达不仅仅是一堆能勾勒出社会经济图画的统计数,也是一种心理

状态。如果一个部队缺乏一种能赋予人与武器真正战斗力的广泛

的心理基础,如果使用和操纵这些现代化武器的士兵,自身还没

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现代化的转变,

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比如,一个连队配置了电

脑,但连队还是原来的连队,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只有正确把

握人与武器的关系,我们才能建立自己未来的军队,才能打赢未

来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