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和平难

日期:2001-05-21

●俞力工(本报特约)

就和平研究领域,一般解决冲突的最通用办法便是协助各争执方正视现状,然后在现状的基础上寻觅各方所能接受的折衷办法。

长期以来,海峡两岸的问题之所以不得解决,甚至越闹越僵,主要原因不外是两岸当局均有不愿正视现状的倾向,非但如此,双方提出的“解决方案”,与其说是缩小差距,不如说是杜绝对方的退路。

中国一分为二,即使带有国际因素,毕竟是内战的结果。分裂后实际的情况是:中共一方占领了大部分领土,国民党一方则占领台、澎、金、马四岛;中共立志解放台湾,而国民政府则长期盼望反攻大陆。因此,固然突出了内战未决状况,但却不曾出现过对“一个中国”的认同问题。

在国际承认方面,国、共两政权于分裂之后便积极争取国际社会的承认。所谓“承认”,涉及的不是对一个新国家的承认,而是承认哪个政府为具有代表性的中央政府。获得承认者,一般必须在国际上履行国家义务和承担国际义务;不获承认者,根据国际法也至少享有一个交战团体(亦即一个政治实体)所该享有的“地方上的实际政府”地位(地位高于“地方政府”)。

随着冷战解冻潮流,国共两方均逐步设法加促缓和。北京政府一方虽继续坚持自己是“在国际上唯一合法代表全中国的中央政府”,但却一改过去“解放台湾”的主张,转而提出“一国两制”的建议。台北政府方面也相应地放弃“反攻大陆”,转而提出“三民主义救中国”的主张。

及至1992年台湾发表“国统纲领”为止,两政府之间虽然不曾签订结束内战状况的和平条约,虽然互不承认对方的全国代表性,但始终承认“一个中国”原则。

1992年之后,随着李登辉的精心策划,台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变革:一、拒绝承认内战未决状态;二、坚称一个分裂国家之下的两政府为两个“主权独立的国家”,而且两个不曾议和的政府之间具有“国与国之间的特殊关系”,换言之,试图把“一国两府”的现状改变为“两个中国”;三、如今,陈水扁甚至进一步把“承认两个中国,建造一个未来的统一的中国”主张,推向“统一并非解决两岸间问题的唯一选择”。

显然,台北政府一方企图利用单方面造成既成事实的办法来改变维持了40多年的状况。北京方面,眼看着建立在“北京政府为中央政府”基础上的“一国两制”建议非但不为对方接受,甚至还节外生枝地出现“两国两府”问题。为了还以颜色,北京政府在今年2月发表的《白皮书》中着重指出对台用兵的三种状况:一、如果出现台湾被以任何名义从中国分割出去的重大事变;二、如果出现外国侵占台湾;三、如果台湾当局无限期地拒绝透过谈判和平解决两岸统一问题。

不言而喻,就第一及三点看来,台湾目前的状况完全符合北京政府用兵的条件。这方面或可解释北京政府积极备战并加强对台湾施加压力的原因。至于台湾,似乎直到目前为止仍没有意识到处境的险峻。

持平而言,两岸当局如果真正有意和平解决问题,应当接受长期以来维持的“一国两府”(两个地方上的事实政府)状况,同时应当在此基础上放弃一切激化矛盾的行为,放弃“一个中央政府,一个地方政府”,“一国两制”,以及“两国中国”的主张;实事求是地在“一国两府”的平等基础上承认对方的地方上(尽管一大一小)的事实代表性,签订和平协定,互派常驻代表团,改善一切框架条件加促合作,最后则在互信、互利的基础上商议成立联合政府……。

诚然,书生论政往往是从学理、方法论出发,往往显而易见、易解的问题却在现实政治下不获知音。就当前两岸的现实政治而言,很可能一方打着激化中、美关系,从中渔利的算盘;而另一方则需要张力以凝聚爱国、爱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