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在非洲的战略利益

日期:2001-05-21

(摘自鼎盛军事论坛)

8月下旬,英国《每日电讯报》星期日版刊登了一则骇人惊闻的消息:该报引用“西方反恐怖行动官员”的话说,数以万计的中国军队和囚犯,以警卫员的名义被送往位于非洲东北部的苏丹,宣称是要协助保护其驻苏丹油田人员的安全,其实是要介入苏丹的内战。

该报甚至语出惊人的说,中国大陆前前后后已派了70万名“安全人员”到苏丹,并且在过去三年以来,每天都有三班飞机把这些中国大陆人员运往苏丹。

70万大军在苏丹?

这则消息的报道当然随即为中国官方所否认,可是,西方媒体及对这种消息一向“关注”的美国媒体,并未参加炒作,也都未予重视。因为,此消息包含太多匪夷所思的成分,譬如,若真有70万名中国军队驻防苏丹,必然需要庞大的军营和附属设备如运输工具、各种补给设施,这些中国人员并无隐形术,他们的动向必早为西方情报机构、媒体所侦得,连苏丹平民都会感受到其存在,何以两年多来,从未见西方媒体有此报道?

位于苏丹首都喀土穆南边约500英里的希格陵油田和联合油田,中国石化公司占股40%,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也参与投资,两处油田每天产量是14万6000桶,中国所占的只有六万多桶石油,其收益值得派几十万士兵去驻扎保护吗?

在东西冷战时代,中国积极争取非洲国家,主要有三个着眼:一、1972年以前,中国希望从非洲盟友着手,争取重回联合国,由于非洲国家票多,又容易打交道,在中国返回联合国的努力中,这是一处大“票仓”;二、中国一向与第三世界国家为友,亚、非、拉国家也一直是中国战略目标所在;三、为了和美、苏抗衡,第三世界国家如非洲国家,自然成了中国的地盘,当年为安哥拉建铁路及其他军经援助,都是拉拢的手段之一。

后冷战时期,中国虽然和非洲的穷朋友交往依旧,但是,逐渐有商业意识的中国领导人也开始感受到,当年连美国都发觉难以为继的援非行动,如今对中国来说更是难以填满的“钱坑”,因此,对非洲国家的关系虽然有时需和台湾较劲,但是,在军、经援助的行动上,并未不惜任何代价以争取战略利益。对苏丹来说,中国在过去两年所涉及的利益交换只有两项:一是开发石油,在上游石油油田中,中国透过合资所取得的每天六万多桶原油,约占中国进口量的5%,占中国石油总消耗量的1.5%,而苏丹的石油总贮存量大约只有2亿2600万桶,比埃及的35亿桶少多了;二是出售武器,大部分是卖传统武器给苏丹,不过,交易量有限。

由此可见,中国在苏丹的经贸利益与战略利益都不足以让北京领导层要大动干戈,派70万名士兵去介入苏丹内战。

当然,中国当局是有需要派保安人员去保护其油田及工作人员的安全,不过,这种保安人员的数量,决不至70万人这样大数字。

当然,由于最近五个多月,中国当局曾派了四个军事代表团,访问苏丹、纳米比亚、南非、津巴布韦,安哥拉等非洲次大陆国家,其动机使欧美国家产生瓜田李下的联想,再加上北京最近也召开了“非洲论坛”这种类似非正式非洲国家峰会的大型集会,世界各国乃猜测:中国发动这些外交活动,到底居心何在?

从南非和联合国的立场去看,最近在非洲纷纷出现小规模军事冲突之时,中国若在此地区有军事动作,势必严重影响到此地区的军事均衡。

只限军售行动

不过,到目前为止,中国在非洲地区的军事活动似乎只限于军售行动,这些中国军事代表团纯粹为其兵工厂的产品找出路,中国军备出售到全球的22个国家,在非洲地区,购买中国造武器及军事装备的国家主要有纳米比亚及安哥拉两个国家。

但是,各国所担心的是,中国目前正加强在非洲国家推销武器和装备的活动,从某种程度来看,虽然这种军售活动只属商业买卖,但是,若军售某国的行动转变成其周边邻国的军购竞赛,非洲国家难免走上军备竞赛的险局,因此,中国若进一步向苏丹等国家推销武器,其他国家乃至于苏丹叛军,也有可能不甘落后而加强军购。

举个例子,目前中国出售了先进的训练用喷射教练机给纳米比亚,这种K8式训练机也可改装成对地面攻击之用,如此,其邻境的波扎纳自然会觉得有压力,自然也会想到增加其防卫动力。

对中国而言,增加军售的作用除了可以增加军方的兵工事业收入,当然可以连带的在地缘战略上有所收获,对非洲国家的影响力也有正面作用。

不过,由于地缘上的考虑,中国和非洲相距遥远,和非洲国家的交往,战略作用的考虑,早已远不如商业利益,因此,像驻军70万在苏丹这种传言已近乎神话。中国一直不愿在非洲国家群中“称老大”,正因为,充老大得花大钱,非洲国家需要的大笔、长期又无偿的军经援助,并非目前的中国所能负担。

因此,西方传媒对中国在非洲的军事活动,老实说,是过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