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陈晓宁带回三大基因库”事件给中国媒体的公开信(方舟子)

日期:2001-05-21

本文摘自:http://www.chinese-military.com/cgi-bin/newscounter.pl?number=1910

所谓的高级知识分子尚且如此难道说丑陋的中国人

就“陈晓宁带回三大基因库”事件给中国媒体的公开信(方舟子)

作者:巴林,八月31,2000,10:12回贴论坛

愿意签名者送信至fang@xys2.org送交者:方舟子于August30,200023:47:36:有几位已送了签名,我就给加上了。

就“陈晓宁带回三大基因库”事件给中国媒体的公开信

最近,中国各主要媒体纷纷以显要位置报道美籍华人科学家陈晓宁女士携带“三大基因库”回国,成立“北京博宁医学遗传研究中心”和“北京博宁基因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注一),并将三大基因库中最大的一个——人类基因克隆库(人类基因组细菌人工染色体文库(BAClibrary))赠送给国家,在同一天被聘请为国家基因组北方中心分子细胞遗传实验室主任及教授,计划为中国培养研究生(注二)。国内媒体对这些基因库的作用、陈晓宁女士的学术地位和贡献的报道,存在许多不实和夸大之处(注三)。据报道,这些评价根据的是由陈女士的丈夫汪海涛先生担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博宁”公司提供的“详细的背景资料”(注四)。为帮助一般公众认清整个事件的真实情况,为避免严肃的科学研究被赢利性的商业炒作所玷污,我们做为已获得或正在攻读生物、医学方面的高等学位,或从事生物、医学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的学生、学者,根据专业知识和对国际学术界的了解,特对公众表达我们的看法如下:

我们认为,陈女士带回国的三个基因文库对中国的基因工程的研究和应用是有益的,但是其价值和作用也是有限的。这类文库的建造和使用已是常规化的技术,在世界各国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广泛应用,在国际市场上可以买到。

陈女士赠送国家的人类基因组BAC文库可以以几千美元的价格从一些公司、研究中心购买,其价值绝非“无法估量”,更不是“世界上独一无二”。

虽然我们并不了解陈女士所在的Korenberg实验室的具体运作情况,无法确知陈女士在开发这些基因文库时所起的作用;但是根据Korenberg实验室发表的论文(注五)以及我们对美国科研体制的了解,我们有理由相信,陈女士做为一名只有硕士学历的技术人员,在科研中是很难起到主导作用的。

我们不仅不同意陈女士是“世界生物科学界顶尖级人物”这种说法,而且认为陈女士在学术界的地位是不高的,所做的贡献是不大的。在其个人简历中所列举的职称、荣誉大部分都不具有学术意义,有的甚至是有疑问的(注六)。

我们认为,象“国家基因组北方中心分子细胞遗传实验室主任”这样重要的科研职务应该由受过严格的正规科研训练、而且已有较大贡献的科研人才担任,博士生也应该由这样的人才培养,而不应该由只在纽约城市大学读过不到两年的硕士学历的技术人员担任、培养。

我们认为,象“国家基因组北方中心分子细胞遗传实验室主任”这样重要的科研职务应该由受过严格的正规科研训练、有较深的科研造诣和科研领导经验的科学家担任(国际上的惯例是由有该领域的博士学位,有过多年主研究者(PI)经历的科学家担任)。以一个很可能只有硕士学历(我们没有看到陈晓宁女士的医学博士(M.D.)学位的证实材料),没有主研究者经历的人来担任这项工作是不合适的。

据其本人在新闻采访中表示,汪海涛、陈晓宁夫妇创建“博宁”公司的商业用途,是要利用基因探针进行产前诊断。我们认为,这是一个不能贸然从事、值得公众关注的商业领域。中国政府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立法和管理。根据陈女士的谈话,我们有理由相信,陈女士有可能想利用中国较为宽松的科研管理和中国的基因资源来做在美国无条件或不允许做的实验(注七),这也是值得我们密切关注的。

我们支持象陈女士这样已加入美国国籍的华人科研人员力所能及地为中国服务,但是我们希望中国的媒体对这样的事迹能够做如实的报道。新闻记者不应该轻信与当事人有利害关系的消息来源,而应该向有关专家独立地求证其可靠程度,避免将商业广告当成科研成果。浮夸、虚假的新闻报道和不公平的竞争,对正在兴起的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只能起到阻碍、破坏作用。

许许多多中国留学人员已经或准备归国服务,那些留在国外的华人学者也已经或准备用各种方式为祖国服务。不负责任的宣传、炒作,滥发不应有的荣誉、职务,只会伤害那些有真才实学的实干家。我们希望,中国政府和中国媒体能够更加关注那些在中国脚踏实地地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人才,能够以严肃的态度吸引海内外真正的科学研究人才为祖国服务。

注一:据报道“博宁”公司已获得2000万人民币的投资,并计划在香港上市,见《光明日报》2000年8月24日和《北京晚报》2000年8月24日。

注二:《北京晚报》2000年8月28日。

注三:一些典型的报道摘录如下:新华社2000年08月20日:“美国洛杉矶塞达西纳医学中心分子遗传实验室副主任、美籍华人科学家陈晓宁,携带着她研究多年的科学成果----人类基因克隆库、人类基因探针库和小鼠基因克隆及探针库回到北京。她将把这三大基因库永久留在中国进行科研和相关的临床诊断。陈晓宁这一壮举将掀开中国生物研究和产业开发的新一页。”

《中国青年报》2000年8月20日:“1988年出国留学的陈晓宁教授,如今已成为世界生物科学界顶尖级人物,但她最终还是将自己呕心沥血研究多年的成果带回了祖国,……”

《北京青年报》2000年8月20日:“标志着我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掌握最顶级基因技术的又一个国家。”“这些科研成果在国内属绝对空白,在国际上也处于最前沿的地位。”

《南方都市报》2000年8月21日:“据介绍,1988年出国留学的陈晓宁如今已是世界生物科学界顶尖级人物,三大基因库目前在世界上独一无二,价值无法估量。”

《光明日报》2000年8月24日:“人类基因探针库和小鼠基因库,均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该科学成果在中国属绝对空白,在国际上也遥遥领先。”

“国外专家对她的科研成果给予了很高评价,认为她‘在人类基因、基因组学及物理定位方面做出了杰出的成就’,‘自1992年起,陈教授建立了一套世界顶级的DNA及BAC克隆基因库’,‘自1991年起在世界专业刊物上发表了超过50篇的论文以及参加过受邀的无数的学术研究会’。”

《青年时讯》2000年8月24日:“陈晓宁携带着6只特殊的箱子要回国了,里面是世界上独一无二、价值无法估量的三大基因库。”“1980年毕业于海军军医学院。1988年就读于美国加州大学,1990年获得硕士学位。1997年就任加州大学(UCLA)副教授。同时兼任美国CEDARS-SINAI医学中心分子遗传实验室副主任,北美中国遗传学家主席,美国医学遗传出生缺陷中心副主任。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人类遗传学》、《细胞遗传学》、《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等编审。主要研究方向:分子生物学、人类和医学遗传学、细胞遗传学。”“陈晓宁和JulieR.Korenberg主持的洛杉矶CEDARS-SINAI医学中心分子遗传实验室,参与了举世瞩目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由美国政府投入1亿多美元,经数十位科学家历时7年多的艰苦努力,建起了三大基因库:人类基因克隆库,人类基因探针库,小鼠基因克隆及探针库。”

新华社北京2000年8月25日:“身为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副教授、北美中国医学遗传学家协会主席的陈晓宁,经过7年潜心研究,和实验室的同事一起,建立了世界上数据最全的基因克隆库,……”

《北京晚报》2000年8月28日:“她的努力已使‘她的研究成果在建立覆盖整个人类的基因组和染色体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注四:见《北京晚报》2000年8月24日。

注五:陈晓宁未发表过任何最后作者(一般即项目主持人)的论文,只在级别不高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过四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如下:

(1)ChenXN,ShiZY,KorenbergJR,SehgalA.CytogenetCellGenet.1998;83(3-4):230-1(2)ChenX,KnaufJA,GonskyR,WangM,LaiEH,ChissoeS,FaginJA,KorenbergJR.AmJHumGenet.1998Aug;63(2):625-37.(3)ChenXN,KorenbergJR,JiangM,ShenD,FongHK.HumGenet.1996Jun;97(6):720-2.(4)ChenXN,KorenbergJR.CytogenetCellGenet.1995;71(1):56-7

注六:陈晓宁公布的个人简历和自我介绍:

“M.D.(医学博士)”:据报道,陈晓宁1980年毕业于海军军医学院,担任海军总医院血液科医生。1988年到美国纽约城市大学(CUNY)读生物学硕士,1990年参加工作。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陈晓宁曾经从哪一所大学获得过M.D.学位。

“美国加州大学副教授”:陈晓宁的正式职称是Cedars-Sinai医学中心的ResearchScientist,兼任加州大学(UCLA)医学院儿科系的“附属副教授(AdjunctAssociateProfessor)”,这是一个挂名的职务,既不是主研究者(PI),也无资格培养研究生。

参见:http://www.pangenomics.com/main/about/advisor.htmlXiao-NingChen,M.D.,AdjunctAssociateProfessor,DeptofPediatrics,UCLASchoolofMedicine;ResearchScientist,AssociateDirector,MedicalGeneticsBirthDefectsCenter,Cedars-SinaiMedicalCenter.

“北美中国医学遗传学协会主席”:“北美中国医学遗传学协会”是1997年陈晓宁创建的一个组织。参见:http://genecanal.uams.edu/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人类遗传学》、《细胞遗传学》、《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等编审”:这三份期刊(分别是HumGenet,CytogenetCellGenet,JHistochemCytochem)的编审名单中都没有陈晓宁的名字。

“美国人类遗传学会会员”:这是面向任何人(包括一般公众),交了年费就能当上的。参见:http://www.faseb.org/genetics/ashg/ann-meet/2000-call/form-ashg-memb.pdf

“美国每年要开一次遗传学年会,国际上研究分子遗传的学者都会向大会投稿,但是录取率很低,我的论文从1993年开始经常被选上,今年10月的年会还有我的发言。”:美国人类遗传学学会今年10月份的年会已接受了2000多篇论文,象陈女士那样要在会上做10分钟小组发言的,多达270多人。

(参见:http://www.faseb.org/genetics/ashg/ann-meet/ashgmeet.htm)

注七:《访谈:把三大基因库带回国的女科学家陈晓宁》(《北京晨报》2000年8月26日):“我首先把基因库带回中国,除了我是中国人之外,还有一个原因非常重要,我带回来的是我和我的同伴多年研究的成果,我必须珍惜,必须选择一个我可以控制的地方。实验室的一个盘子上有384个不同的DNA片段,一旦弄错了,很可能就是一个畸形孩子出生,或者是一个错误诊断,还有很多很多类似的问题,一点儿马虎不得。只有在中国我能做到这一点,因为这儿有我长期合作的专家和我熟悉的人,我可以信赖他们。除此而外,中国的人口很有特点,比如广西有一个村子,四五代人都居住在同一个村子里没有离开过,他们饮用的水里面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物质,使他们的染色体有了变异,但他们的身体状态是正常的,这就说明了基因问题。研究价值非常大,这在国外是找不到的。遗传研究需要一个人口基数很大的国家,中国、俄罗斯或者其他国家都可以,但我是中国人,所以我首先选了中国。”

2000.8.29.

起草:方是民(笔名方舟子)(生物化学博士)

Shi-minFangPh.D.(1991-1995)inBiochemistry,MichiganStateUniversityPostdoc(1996-1997),DeptofBiology,RochesterUniversityPostdoc(1997-1998),TheSalkInstituteforBiologicalStudies

联署:(请寄姓名、学位和授予学校或职称和研究机构到fang@xys2.org)

HonglinLi(神经科学博士,助理教授)

Ph.D.,WayneStateUniversityAssistantProfessor,Dept.ofPediatricsChildrensMemorialHospitalMedicalSchool,NorthwesternUniversity

饶毅(神经科学博士,助理教授,兼中国科学院研究员)

YiRaoPh.D(1985-1991)inNeurosciencefromtheUniversityofCalifornia,SanFranciscoPostdoc(1991-1994),DeptofBiochemistryandMolecularBiology,HarvardUniversityAssistantProfessorofNeurobiology(1994-present),WashingtonUniversitySchoolofMedicine,St.Louis,MOInvestigator(1996-present)ChineseAcademyofSciences

胡艳芳(分子生理学和生物物理博士,工商管理硕士)

YanfangHuPh.D.inMolecularPhysiologyandBiophysics,BaylorCollegeofMedicineMBA,theGraduateSchoolofBusiness,UniversityofChicago